原标题:市场引领种植推动玉米供给侧改革
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绥化,玉米年总产量1000多万吨,占黑龙江省总产量的20%,位居黑龙江全省第一。近年来,黑龙江绥化市抓住“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两把金钥匙,将玉米产业作为强市之基、兴市之本。以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供应链支配力、价值链影响力为目标,以深化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玉米种植提品质、精深加工增效益、现代流通上水平,着力构建种植基础稳、加工程度精、服务能力强、融合水平高的现代玉米产业体系。
8月24日~25日,“院士龙江行—绥化玉米产业发展对话”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岳国君和100余位国内外玉米行业专家、企业家齐聚绥化,把脉龙江玉米产业发展。而这段“金玉良缘”留下的汇聚业内顶尖智慧的“金玉良言”,更为绥化玉米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创造了新机遇、激发了新活力。
“院士龙江行”
高端对话共谋玉米产业发展
作为黑龙江省2019年“院士龙江行”的第三场活动,“院士龙江行—绥化玉米产业发展对话”以“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院士、专家与政府、企业、农民围绕玉米产业总体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提高玉米加工业附加值的途径,国内外玉米发酵产业的发展前景、技术壁垒和技术创新等话题开展对话交流,研究解决玉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方法和路径,推动绥化玉米乃至龙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院士发表了题为《依托龙江农业资源,建立和延伸粮食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演讲,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研究员石维忱则以《创新引领生物发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题,解读了我国生物发酵产业的现在与未来。在主旨演讲《把握产业脉动共赴玉米之约》中,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林表示,纵观玉米产业发展历程,在遵循趋向资源和产业集聚定律的同时,更是不断追逐更长产业链、更高价值链。百年绥化,因农而生、向工而强。如何消化并利用好超千万吨的玉米资源,从产业链底端爬到高端,实现产业附加值的几何级增长,正是绥化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本次活动中还发布了绥化鲜食玉米标准,不但将全面提升绥化鲜食玉米种植、加工、销售整个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更将推动绥化地区黑土地品牌建设和玉米的高质量发展。绥化市委书记曲敏表示,利用院士专家们开出的这些“良方子”和“金点子”,挖潜力、解瓶颈,绥化玉米产业这个“黄金产业”必将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一基地双中心”
市场引领种植推动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为绥化培育早熟、耐密、多抗的高产优质玉米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180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4000万吨周边地区资源总量则为绥化玉米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两把金钥匙的指引,绥化不但紧跟市场迈出了发展鲜食玉米的坚实步伐,更提出了将绥化建成全国优质玉米生产示范基地、亚洲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中心、东北亚玉米交易物流平台的“一基地双中心”的战略目标。
8月28日~29日,在第31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暨第三届绥化(青冈)鲜食玉米大会上,绥化市副市长杨全胜介绍,绥化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年可生产20亿穗,去年就实现了全国人均可吃上1穗绥化好玉米的目标。全市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企业超过50家,已形成产业集群。2018年绥化获评“全国鲜食玉米产业示范区”和全国第一例鲜食玉米地理标志,还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
绥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谢殿涛告诉记者,为了打造亚洲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中心,绥化将引进建设一批能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合作互补,精深加工出更多维生素、抗生素、有机酸、酶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项目和企业。推进玉米的全产业链加工,实现真正玉米整株的“吃干榨净”。
“为推进东北亚玉米交易物流平台的建设,绥化根据区位条件、交通状况、经济基础和空间资源状况,优化仓储物流能力布局,构建了‘四基地、多节点、网络化’的发展格局,推进玉米交易流通协调发展。”绥化市粮食局局长沈立志介绍,到2020年,该物流平台建设框架将基本形成,形成一批多功能、一体化的玉米综合物流服务商,仓储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将明显提高。
“产业链图谱”
建链补链强链诚意招商引来“金凤凰”
在绥化市经济合作局局长李德政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棵“玉米树”,淀粉、酒精、色氨酸、虾青素、支链氨基酸……树上的近百种果实,令人目不暇接。“玉米产量过剩,曾经是绥化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羁绊。为此我们立足现有加工基础,着眼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种下了这棵‘玉米树’,它实际上是黑龙江省第一张玉米产业链图谱。”李德政自豪地告诉记者,绥化依据图谱中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开展招商,使绥化玉米精深加工产业走出了一条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之路。
2015年,在绥化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世界500强企业厦门象屿集团投资建设的绥化象屿金谷农产公司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收粮的“绥化象屿速度”。两年后,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企业全程服务,倒排工期、逐一跟进用地、水、电、气等情况,逐一解决施工难题的“新和成模式”,让投资70亿元的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同样落户绥化。凭借从产业链定位出发的精准招商,和越发优质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的行业“金凤凰”选择来到绥化、扎根绥化。
目前,绥化市已有玉米规上加工企业17户,设计加工能力725万吨,实际加工量522.4万吨,位居黑龙江全省第一。2018年实现产值11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9.8亿元,利润5.9亿元。随着象屿、新和成、国投等项目陆续投产,绥化市年加工玉米能力将达到千万吨,产品也从酒精、淀粉等食品饲料的初级加工扩大到赖氨酸、谷氨酸钠、麦芽糊精等医药、精细化工5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精深加工,全域玉米加工能力快速提升。(记者 程瑶)